close



  新學期校園風景的小變化,老師們佩戴起識別證,也算是新規定PP織帶識別證帶之一。

  別上識別證的帶子,環繞脖子一圈,頗為醒目。我心想,不如來應用形線創作,取代那些尼龍繩。

  延續幾個學期以來,環保藝術教育課程的領會,孩子們常在樹林裡撿拾,對於串些枝葉珠貝,琢磨轉化的手法已有基礎。這次選擇的媒材,主要是後操場邊,白露後成熟的竹子。我們一伙蹲在竹林裡,尋找細又老的側枝,表皮略轉黃,偶有斑駁紋路者,剪取近竹節部位,此乃堅韌又輕盈高速織帶的材料。

  這是一開始就具有目的性的作品,縱使做好了舍不得,還是要送出去。一旦創作考量的是接受取向,“設計與制作”的規劃,以及“人際關系”的連結,這兩個層面即為首要指標。

  你想送給哪位老師?預設老師將會愉快地戴上它,甚至覺得舒適好用,那這件作品才得以完成。

  剪回來的竹管先以鑽銼,將孔道通順,接著,每個銳角截面,用粗細砂紙磨鈍,逐一加工至觸感平滑。結線穿過彈簧夾,起頭並控制線分岔的方向。串材料時按色彩配置,對稱或平衡的原則,份量漸次遞減,以組成合理的垂墜度。竹管之間,我准備了小琉璃珠,混搭特多龍織帶出造型的節奏感。

  兩節美術課加上午休時間,打好結收尾,作者自己先戴戴看,心情頓時感到新鮮而雀躍。

  下午,從旁聽聞孩子與老師的對話,竹節珠串分別送出,展示的空間不是在牆壁或櫥窗裡,而是配戴在老師們的身上。老師們戴著它進教室,稱贊竹材自然又透氣,喜悅之情溢於言表;年輕、時髦的男老師,也能接受這樣樸素的設計。

  尋常的校園生活,也有這樣的趣事可以記錄尼龍織帶哦!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識別證帶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irongzix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